最近看新聞,習近平偕夫人出訪拉美。領導人出訪當然需要翻譯。中國領導人喜歡用古文作外交。古文本身是一種很難明的文學,更何況要把它們翻譯成英文。
另外,溫家寶亦引用《離騷》詩句『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句詩句被譯作『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漢語習慣說『九死
』而根據西方文化,一般要死一千次才夠,所以把『九 』譯成"thousand times"是十分貼切。
在翻譯過程中,了解文字的意思是重要的一步。有時候不需要把每一個字都翻譯出來。有時候,了解了文字的意思,再用自己文字譯出來可能會更容易。另外,文化的相融也很重要。翻譯一段文字前,要先了解兩地的文化,從而減少文字上的誤會和不明白。
我很認同你的看法,你指出翻譯有時候並不需要逐字翻譯,用意譯的方法已經足夠,你所舉出的例子完全能説明這種情況。溫總理引用古文的主要目的是想以中國的古文明及傳統的價值觀來反擊外國官員的指控,用意着重於引文的內容,而較少在其文學價值上,所以我認為運用意譯並無不可。可是,若類似的情況是出現在文學翻譯或文化交流上,我認為用直譯的方法較好,因為直譯更有利於展現文學上的獨特技巧及文化上的交流。
ReplyDelete由此我認為,在選擇翻譯的手法時,原文的寫作目的是重要的考慮。
By Kourtney
溫總理引用對外國人而言十分艱澀的中國古文,而非口語化地表達,除了想以中國的古文明及傳統的價值觀來反擊外國官員的指控,也許也想考驗外國翻譯人員的中文能力,從而無聲地表達對西方話語權的反抗,和要求西方正視中國的西方話語權吧。
ReplyDeleteBy Marcella
= resistance against the West in the form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display of its own language
Delete「要求西方正視中國的西方話語權吧」中的「西方」兩字是打多了的 orz By Marcella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