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3 March 2014

分析雙語元素 (By Sabrina Ng)


Ricky Wong plans court action as ‘HKTV’ plans hit ‘dead en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ttp://www.scmp.com/news/hong-kong/article/1446403/hktv-postpones-mobile-tv-launch-after-unfavorable-reply-broadcasting

借殼夢碎!王維基:走投無路, 太陽報(The Sun)

我們可以從這兩篇文章中找出一些雙語元素。首先,太陽報和南華早報的文章裏都有影片。太陽報裏的影片以廣告作為開頭,如果讀者點下廣告,就會出現有關商品的網站。接著廣告的就是有關王維基開記者招待會的片段,當中有中文字幕。而在南華早報的影片裏,主要語言為廣東話,片段附以英文字幕。它比太陽報的多了一個功能,就是讓讀者能夠把影片分享到不同的社交網絡如面書等。簡單分析了兩段影片後,就會發現太陽報的目標對象是聽得懂廣東話的人。但後者的對象是比較多,如包住在香港的外國人和香港人,因為它是雙語的(英文和廣東話)而太陽報的是單語的(廣東話)。然後,從圖片比較,太陽報的圖片數量比較多但面積也比較少。而且它們有共同的分享連結,如微博,面書和維特。這除了反映讀者能夠跟國際的讀者交流,也反映了雖然南華早報以英語為主要語言,但它的對象不一定是外國人,如微博的使用者主要是中國內地人。單單從雙語元素來看,南華早報的文章對於讀者的影響力也許比較大,因為在網站的最底有不同讀者的留言,可能會令到讀者的觀點有所改變。


除了以上的雙語元素之外,你們還能想到其他的嗎?

1 comment:

  1. 我想到!(^_っ^)

    兩報都用了直接引述(如王維基的發言),音譯(如王維基的名字Wong Wai-kay),而南華早報的直接引述其實是隱藏的翻譯(英譯中),它的作者兼任了譯者。它的作者名叫Vivienne Chow,看姓氏應是華人,假設她的母語是華語,那麼她整個寫作過程都是翻譯的結果。

    By Marcella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