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個Post只是普通分享語言知識,不是想帶起政治討論。
這幾年中港矛盾非常嚴重,議題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甚至語言。語言絕對體現著社會文化,甚至身份認同的問題,大家對現在香港的本地特有的粵語受到中國內地語言的影響,有什麼看法?憤怒?還是平常心看待? 個人而言,我是不得不以平常心看待語言,過去二十年的教育,在學中文的過程,老師不會教我們哪些詞語是大陸流行,哪些就是香港人常用的,所有的知識就是靠老師灌輸﹑自己看書﹑或者看傳媒報導,當我看到網友列舉的例子(下圖),蝗語如“弗吉尼亞”( Virginia)(粵語:維珍尼亞)﹑扮演角色(粵語:擔當)﹑回歸(粵語:主權移交)。。。我平時在生活中都不知不覺的用了,在生活上根本無法避免運用蝗語。
現在大家都對蝗語感到很反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治因素,蝗語有什麼特色呢?根據我們學校的中文系助理陳雲教授的解釋,“「蝗語」其實就是「共黨中文」,特色是含糊、粗野、委婉,用意要保護自己。”
網上節錄:
根據陳雲的觀察,殖民年代香港政府公文語文嚴謹,「實施」是「實施」、「推 行」是「推行」,鮮有出現像「落實」這一類「介乎『執行』與『擱置』之間的虛詞;回歸後兩任政府,政治化妝越抹越厚,以共黨中文式的「虛詞」迴避甩漏。「乜嘢叫『一系列措施』?為何不用『多項』、『連串』、『整體』等意思具體的字 眼?因為政府要保護自己,留空間讓官員自圓其說;政策散修修、互相矛盾、欠缺整體性,用『一系列』就統統包晒。」官方語言蝗語肆虐,在他眼中,是手段,用 以迴避,以防字眼用得太準,負擔不起,「香港政府唔係唔識字!」 記者提供的「一系列蝗語」,陳雲三扒兩撥一一拆解,不過對於個別用語,如「素質」、「夜宵」,陳雲說是古今詞之別,唔入共產中文數,「香港用的中文比較古老,源自唐宋朝,而北京中文是明、清朝中文,像『素質』這個字,就是新詞。」
“蝗語”的入侵,破壞我們香港的文化,默默地分散我們對政治時事的注意力,你們又會怎樣看待“蝗語”?
Source:
1.【回到未蝗時!】蝗語入侵 港人講緊共黨中文 http://www.mydcc.hk/message/detail/15e6ffe5-1cd5-4777-97f7-e40120fe3977
2. 回歸15周年之文字風暴1:蝗語入侵 港人講緊共黨中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ulture/art/20120209/16053579
欣賞 Koka 分享這個帖子。即使我們不觸碰自己的政治立場,語言就是政治。無論是教育制度、政府施政、媒體運作、資訊溝通甚至個人認同等問題,都不能少了語言這個載體。對語言變化敏感觀察,當能看到政治/文化之間的微妙關係。
ReplyDelete看畢後我感到有點不寒而慄,沒想到「蝗語」不覺間已入侵我的日常生活用語。現在中學通識科教育中,其中一個課題是「生活素質」,以「素質」取代「質素」。曾有一段時間,令我產生了「素質比較書面語,質素比較口語」的錯覺。 - Michael Tong
ReplyDelete在year1 讀LCC101以前,我從來都不知道素質是“蝗語”,以為“素質”和“質素”都一樣,約定俗成,所以不以為然。不過,當我說普通話時,我還會用“素質”,因為操普通話的人未必明白什麼是“質素”,但說廣東話時,我就一定會用回地道的語言-“質素”。
DeleteBy Koka
我跟大家一樣,並不知道有些用語原來是「蝗語」,看來現今的香港文化正慢慢與國內的文化融合。雖然我也很贊同粤文化應要保存下來,因為粵音的歷史較悠久,其文化價值很高,不應被新興的文化取代,但我並不認同上表宣揚信息的手法。它把內地用語標籤成「匪語」,粤語才是「人話」,這個帶有有嚴重的歧視成分。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沒有一種語言是比其他語言是特別優越,不同的語言只是不同的文化的載體。因此我並不認為貶低其他語言/文化是維護粤語的最好方法。
ReplyDeleteBy Kourt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