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3 March 2014

講港潮語卡 BY JOBI

潮語,即是潮流用語,具本土色彩,多流行於年輕人對話、互聯網,或源於網絡用語,或源於名人金句。潮語往往入俗風趣,「抵死」「惡搞」,偶爾粗鄙不文。然正是大諧小莊,大俗小雅,才夠「入心入肺」,回味無盡。

沒生活在潮語裡,大概不會明白潮語精妙之處。日常中譯英已甚艱難,況是地方新興潮語?偏偏蘇真真出版《香港潮語學習字卡》,模仿兒童用的學字卡,來個中英對照。音譯、直譯、意譯都難盡圓滿,怎好?

首先,潮語不乏港式英語,簡化、音譯英文字詞,回譯困難重重。my favourite是賣飛佛,support是十扑。單單回譯成原文,就會失了真,失了港味。























其次,中譯英時,譯者用的方法是先直譯,後解釋。「收皮」、「淆底」、「打柴」、「寸嘴」成了「to receive skin」、「confused base」、「to hit firewood」、「inch mouth」。卡背附有英文解釋,卻不盡完滿,例句只中不英。如其翻譯目的是教學、解釋,恐怕只會貽笑大方。

然而,其翻譯目的當真是令非中文或廣東話使用者明白?

依我所見,並非如此。

潮語卡以學字卡作媒介。學字卡是學習工具,理應正經直接。然潮語卡插圖、翻譯都大叫「惡搞」,可見潮語卡非學術之用,而是推廣「潮語」這種次文化。再者,卡面使用廣告話拼音。因此,此卡的主要受眾理應是廣東話使用者,目的許是娛樂、諷刺。比如諷刺香港事事要中英對照,凡事以學習為本,小孩兩、三歲就要背誦學字卡,甚至規範潮語等次文化,製成學字卡。如此一來,翻譯太正確反而奇怪,起不了作用,亦不乎合潮語的形象。


BY JOBI IONG

1 comment:

  1. 這類潮語卡的目標受眾本來就不是外國人,而是懂香港本土潮語文化的香港人。裡面雖然有用到英文翻譯,但這些英文翻譯的用途卻不是讓英文語系的人明白,而是娛樂目標受眾。(即使外國人看了也未必懂得吧!)這種應該算得上是娛樂性的雙語翻譯吧!透過另一種語言達到娛樂的效果。by Brian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