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6 February 2014

金庸武俠小說的英文翻譯 yim wing tat

中學時代常讀武俠小說,尤愛金庸的作品。內容方面,故事常以史實作背景,譜出一個個半真半假的故事。另外,金庸的武俠小說,其中出類拔萃之處在於用字精練,句子言簡意賅,把武鬥場面描寫得生動貼切,實而不華。有時我想,若把他的作品翻譯成外語,能否保留小說的原汁原味。以下我會從三方面分析一下金庸小說原文與英文譯本,先從書名比較一下:


The Book and the Sword
書劍恩仇錄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鹿鼎記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射雕英雄傳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
雪山飛狐


《書劍恩仇錄》譯作「那本書和那把劍」,當中恩仇之意在譯名中盡失;《鹿鼎記》則成了「那隻鹿和那個鼎」,原意鹿和鼎分別有「逐鹿中原,問鼎天下」之意,譯名中只見其名而不見其實,讀者亦未能從書名中窺察故事內容。只憑書名翻譯中所缺失的意義,已使金學的文學層次大減。我認為當中最大的問題是譯者執於保留書名的字義,而忽略了各詞合起來的整體意義。就如鹿鼎記譯作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字義大致上保留了,但當中所包含深層意思則未見一分,反成為了一系列童話故事書的感覺。另一套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被翻譯成為Laughing in the Wind(不知有否此譯本),字義是逍遙風中,與原名大不相同,但笑傲江湖的韻味卻保留了下來。



以下是《書劍恩仇錄》中所提及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


"His body and name scarred by a hundred battles
The general approaches a bridge across a river
And turns to look back 10,000 miles
At the dead men left behind.
Cold are the waters of the River Yi
And the whistling west wind,
Full of cloaks and crowns like snow.
The hero's song of lament has not yet ended"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首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


「回首萬里,故人長絕」譯作And turns to look back 10,000 miles At the dead men left behind,萬里本為虛寫,譯為實數一萬里,大大損害了詞意。此外,「易水蕭蕭西風冷」化用《史記‧剌客列傳‧荊軻》的典故,使詞作的更富文學氣息。當中有關中國詩詞的文化,亦未在翻譯中傳達。
在遣詞用字方面;


Dragon's Head
龍頭
Eight Diagram
八卦
Eagle's Claws
鷹爪子
old thief
老賊
Hidden Needle
綿裏針
Fourth sister
四嫂


當中很多有關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字詞在翻譯中都失去了詞意,例如綿裏針有表面平和,暗藏鋒利的象徵意義,譯文中的hidden needle則把字面意義完整地保留,但其實則意義未必能原原本本向英文讀者傳達。


我認為翻譯不僅要把原文的文字譯成第二種語言,當中所包含的意義、文化和語言的韻味亦不能忽略,對文學創作而言,尢其重要。否則一本氣魄宏大的書很容易就成了童話故事,當中所蘊含的信息和文學價值,在翻譯的過程中亦會流失。





3 comments:

  1. 說起來真是失禮,一直以來都有打算借一本金庸小說細閱,但此計劃遲遲還未實行,因此至今我仍未看過這一系列的經典小說。
    從我這個「外行人」來看,那些書名的翻譯的確很像童話故事的書名般。假若外國讀者想借金庸小說來了解中國文化,相信他們會很難看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及體會出中國文學的優美。對他們來說,恐怕這些只是中國版的格林童話吧?
    雖然我也知道從譯文中要表達出中國文學的韻味會有一定難度,但我認為譯者至少要嘗試把原文的意境帶給讀者,好像你在文中引出的一首詩,我認為譯者在翻譯中應多用寫英詩的技巧,讓讀者知道那是一首有藝術成分的詩歌,而不是單把其意思譯出就作罷,不然,是很難讓外國的讀者投入的。

    By Kourtney

    ReplyDelete
  2. 將某種語言的經典文學作品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確實有相當的難度。大部份的譯者往往只是著重於翻譯文字上意思,而忽略了其文化背景及當中所包含的民族色彩和風俗,故使翻譯作品未能呈現原文的精髓,大大減低該文學作品在他國的吸引力。在金庸小說的譯本可以看到,在進行翻譯時應要進行多方面的考慮,由選擇採用那一種翻譯方法開始、到翻譯所針對的對象,以至保留或引入外來文化等問題都需要小心處理。可見上述作品採用了直譯的方法,以字對字的方式進行翻譯,沖淡了作品所蘊含的意境。因此我認為採用意譯的方法較佳,能夠完整地保留當中的韻味。再者,還要考慮受眾所身處的 文化背景,是否能夠使他們明白譯本要帶出的真正意思,顯然而見以上的譯本並沒有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此外,譯者亦要考慮受眾的接受能力,而決定採用本地化的翻譯手法,即對原文作出修改以乎合的文化色彩,或是採用異化的翻譯手法,即保留原文的特色,以引入外來文化使受眾能接收新的資訊。

    ReplyDelete
  3. 當看到標題“武俠小說的英文翻譯”,我便立即想起早前在網上看過一些非常有趣的武俠人物的英文翻譯,例如李莫愁 Don't Worry Lee, 常遇春 Always Meet Spring, 金輪法王Golden Wheel-in-law等等,這種意譯令人笑得人仰馬翻,但有些名字本身就反映著武俠人物的一生,所以當意譯時,邊恰到好處,如李莫愁, 她的一生就是悲劇,因為情所困,而做出兇殘成性的事,濫殺無辜,最後在絕情谷中被萬千情花刺中後,被眾人圍攻,但她始終不忘陸展元,38歲便帶著情傷離去。若她當初被陸展元拋棄,可以想開一點,便不會落得如斯下場,叫她Don't Worry, 確實不為過。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