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不相瞞,我自八歲起就是哈利波特的狂熱粉絲。
我素來清寒,幼時更甚,那時沒錢娶名貴的臺版入門, 只好到圖書館把它借回家看,以解相思之苦。
然而哈利波特太受歡迎了。臺版哈利波特常常被人借走, 弄得我常常讀完這本臺版哈利波特,卻借不到同版的下本。
但有著獅子山下精神的我,豈會被此等小事打敗? 休想分開我和哈利!我一邊努力儲銅板, 一邊一有空就到圖書館遊蕩, 努力不懈地搜索任何一個可能被棄屍在角落的哈利波特。 我那即使被老媽罵到處跑也永不放棄的獅子山下精神最後感動了上蒼 ,我終於別的書架上發現了餘活的哈利波特!
圖書館其實還有一套內地簡體字版的哈利波特,但可能身姿(字體) 問題,不常被人翻牌子,常常孤獨地在書架上蒙塵。 所以大多時候它的集數都是全的!Yeah!
臺版和內地版的哈利君除了用的字體不同,翻譯也大相逕庭。我以 前兩版交替著看時就不時對面故人不相識。窮人悲歌。
就以咒語譯名為例,看看兩版差異之大:
飄浮咒 Wingardium Leviosa
臺版譯名:溫咖癲啦唯啊薩
內地版譯名:羽加迪姆勒維奧薩
兩版主要採用了音譯(translitration), 用字極力模仿英文原文的發音,如「Leviosa」的譯名「 啦唯啊薩」和「勒維奧薩」的發音都和原文發音極似。但感覺上, 臺版譯名更具小說中魔法奇特而略狂的特質;「咖」在台語( 閩南話/方言)中意為「角色」,在當地的流行文化中,「咖」 廣泛與不同字詞配搭,製造許多用以標註人們身份的新詞,如「 大咖」(大明星/專家)和「怪咖」(脾氣古怪、有怪癖的人)。「 咖」這字不是規範漢語,屬於台灣當地次文化( subculture),有著cult的氣質。「啦」 是個語氣助詞,無特定意義,但給了譯名輕鬆的氛圍。「癲」 點出了施咒這個行為的奇異,雖然這個字在兩岸同解「瘋狂」, 但在廣東話的語境(context)裏,它的「瘋狂」 語意比在台灣國語和普通話裏的更重, 所在廣東話的語境裏引起的幽默效果更深。以廣東話為母語的讀者( 如香港讀者)大概能最深地感受到「溫咖癲啦唯啊薩」 骨子裡魔法的妖異與瘋狂。
相比之下,內地版譯名的用字較爾雅,所用的語素並無歧義。「羽」 通過聯想,點出了飄浮咒使物品飄起的特質,也呼應了小說的語境; 飄浮咒第一次出場就是哈利君等一年級新生學習用飄浮咒使羽毛飄起 的場景。這一點點的意譯(free translation)是 臺版譯名沒有的。
臺版譯名
|
內地版譯名
| |
長度
|
較短
|
較長
|
節奏
|
常用疊字
|
常用四字詞
|
歸化(domestication)
程度 |
較低,但也有根據咒語內容,
可以說是異化 ( |
較高,較多的迎合中文傳統:大量使用意思吻合又符合中文語境的四字詞(中文以四字詞為美),當中部分為成語。
|
意境
|
更富童趣,符合小說(一開始的)兒童文學定位。
|
引發的想像空間更大;因為用了許多歸化四字詞,感覺更古雅肅穆,
|
例子:
英語原文
|
臺版譯名
|
內地版譯名
| |
火焰咒
|
Incendio
|
吼吼燒
|
火焰熊熊
|
無聲咒
|
Quietus
|
噓噓靜
|
無聲無息
|
酷刑咒【臺】/鑽心咒【內】
- 被它擊中會激烈的抽搐、痙攣,痛不欲生。
|
Crucio
|
咒咒虐
|
鑽心剜骨
|
蠻橫咒【臺】/奪魂咒【內】
- 完全地控制被下咒的對象做出自己想要他們做的事情。
|
Imperio
|
噩噩令
|
魂魄出竅
|
雖然我在亂世中(很多人爭借哈利波特的圖書館)常常對面故人不相識,但也因此了解到兩岸翻譯的異同。兩版哈利波特內還有許多有趣的翻譯,大家不妨看看書, 感受中譯的魔力!
想不到這裏也有不少哈迷呢!
ReplyDelete我一直都是看台譯的版本,所以也不太清楚內地的咒語翻譯。經過的你介紹,我依然是較喜歡台譯的,因為我認為內地的譯法較長,看起來很不方便;相反,台譯的版本較生動,對我來說更像是咒語。
By Kourtney
http://hm.people.com.cn/BIG5/42275/6018980.html
ReplyDelete金庸還認為,第5集《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中文隻需譯作“鳳凰會”便足傳神,現在譯為“鳳凰會的密令”反令詞意重復。
我在預備blog時湊巧看到這篇報導,特意分享。
by yim wing tat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