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4 April 2014

中國名著的有趣譯名 BY LUKA

中國文學對世界文化歷來深有影響,其中許多名著早在幾百年前就被翻譯到了西方各國。由於書名難譯,加之外國翻譯者對中華思想理念,及中華文化內涵不能予以準確的理解,他們翻譯的許多中國名著,其書名往往與作品的內容相去甚遠。

四大名著:

《紅樓夢》:

1The Story of Stone《石頭記》
2A Dream of Red Mansions/Chamber(紅色大樓/房間的夢)
3The Cowherd and the Weaving Girl(牛郎和織女)

《三國演義》:

1、《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 三個王國的羅曼史

《水滸傳》

1、《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
2、《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四海之內皆兄弟:豹子的血
3、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翻譯《水滸》七十一回本,取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
4、《OUTLAWS IN THE MARSH》——沼澤地裡的逃犯
最早德文譯名是《強盜與士兵》;法文譯名是《中國的勇士們》;英文譯本為《在河邊發生的故事》

《西遊記》

1、《Journey to the West》(去西方旅遊)
2 Monkey / The Monkey King(猴王)

還有其他的:

1、《西廂記》譯成法文,題目成了《熱戀的少女·中國13世紀的愛情故事》
2、《聊齋志異》的義大利文版譯作《老虎作客》
3、《趙氏孤兒》由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改寫後易名為《中國孤兒》。譯作,也有節譯的。
4、《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德莫朗譯成《蒙辱的東方女性》,而英文譯名則是《名妓》。
5 、《聊齋志異》Strange Tales from a Lonely Studio(攝影棚裡的寂寞傳奇)
日文譯名為《艷情異史》,英文譯名為《人妖之戀》,意大利文譯名為《老虎作客》

施耐庵的《水滸傳》,早在300多年前就流傳到世界各國,先後被譯成了12種文字。其中,德文譯名《強盜和士兵》,法文譯名《中國的勇士》,英文譯名《發生在河邊的故事》。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布克夫人(中文名字賽珍珠)的譯本,書名謂之《四海之內皆兄弟》。意大利人安德拉斯節譯《水滸傳》中魯智深的故事,書名《佛節記》。迄今為止,《OUTLAWS IN THE MARSH》被認為是比較好的英文版本。

德國人節譯楊雄的故事,取名《聖潔的愛》;節譯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故事,取名《賣大餅的武大郎和不忠實的婦人》;節譯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則取名《強盜設置的圈套》。

如果說前面翻譯的《水滸傳》書名和內容多少還沾點邊的話,羅貫中《三國演義》書名的翻譯,就很不可思議了。有位美國翻譯家翻譯的《三國演義》,書名竟然叫《戰神》。 更離譜的是對吳承恩《西遊記》的翻譯。

外國翻譯家將這本名著的書名翻譯得五花八門:《猴》、《猴王》、《猴子歷險記》、《猴子取經記》、《猴與豬》、《猴和豬往西的路上》……對於《西遊記》,外國人的理解還不夠深刻。

外國人對《紅樓夢》書名的翻譯更是「洋腔洋調」,有一法文版譯本充滿了歐洲式的浪漫情調,叫《莊園裏的愛情》。

清代蒲松齡的小說集《聊齋誌異》,有英、法、德、日、匈、波、愛沙尼亞、丹麥等20多種文字譯本,其中日文譯名為《艷情異史》,英文譯名為《人妖之戀》。更為驚異的是意大利文譯本,叫《老虎作客》。 外國翻譯家翻譯的一些單篇中國作品,書名譯得更是出人意料。

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書名原本三字,法文本卻翻譯地冗長拖沓:《熱戀中的少女——中國十三世紀的愛情故事》。元代紀君祥的《趙氏孤兒》,1756年由一個名叫馬若瑟的法國傳教士翻譯介紹到歐洲,後來德國大詩人歌德將它改編成悲劇,名叫《哀蘭伯諾》——主人公哀蘭伯諾就是劇中人物趙盾的兒子趙孤。這樣算來,趙孤算得上是第一位加入德國籍的中國人了。 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沈百寶箱》,德文譯名《蒙辱的東方女性》,英文譯名則叫《名妓》。兩種譯名看似和內容沾邊,實則與作品原意並不相通。

在所有中國作品的譯本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明代馮夢龍的小說《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譯名,翻譯者竟把它譯成了《不忠誠的鰥夫》,恰與作品原意相反。此等翻譯,著實叫人哭笑不得!

BY LUKA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